通知公告

【学术会议】“不忘初心 携手共进” 凤凰科学论坛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 2023-05-24 09:52:30

图片2.gif

2023年5月17-18日,由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和医学蛋白质组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的凤凰科学论坛第二次学术会议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检验医学与生命组学协同发展”为主题,邀请到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贺福初院士、中国医科大学尚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卞修武院士、四川省人民医院杨正林院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方向研究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王成彬教授、山东大学检验医学创新技术研究院王传新教授、广州达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教授等来自全国40余家科研院校、临床机构、科技企业的专家代表,围绕生命组学前沿技术在精准检验医学中的重要作用、生命组学创新成果临床转化途径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讨论,力求为蛋白质组学与检验医学的融合创新发展开辟新路径,贡献新智慧。本届论坛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人类蛋白质组计划视频号、凤凰中心视频号等媒介面向全国直播,累计观看近万人。

“中国医学的发展并不平坦,90%以上的临床诊疗指南、90%以上的高端医疗装备、90%以上的体外诊断标志物和90%以上的原创靶标/药物都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要自立自强,中国人的健康应该更多的掌握在自己手上。蛋白质组学界希望能与检验医学界携手合作,精诚团结,逐步破解当前的发展难题。”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理事长贺福初院士开门见山,直击会议主题。

 

 

图片2.png
贺福初院士大会作开幕式发言及主旨报告

 

 

福初院士“蛋白质组学——下一代体外诊断新机遇”为题做开场主旨报告,向与会专家分享了他对第一代精准医学——基于基因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GPDM)、第二代精准医学——基于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PDPM)的的思考以及“慧眼”大设施LDT模式的畅想,得到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

尚红院士“临床检验蛋白标志物应用与研究进展”为题,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蛋白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以及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中心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临床评价网络,使与会者全面了解了我国目前的生物标志物临床评价体系。

卞修武院士“下一代诊断病理学”为题,从精准病理诊断需求与作用、前沿交叉技术与精准诊断、病理大数据与AI医疗服务等多方面入手,深刻剖析了下一代病理学的创新理论与技术体系。

杨正林院士聚焦视网膜疾病的致病机制、分子诊断与防治,系统介绍了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分子机理,并以此形成分子诊断体系,用于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方向研究员“临床质谱创新技术与发展”为题,详细阐释了我国临床质谱仪器的创新发展、痕量物质测量、离子源技术与单细胞应用和生物分子深度解析等内容,使听众全面了解了我国临床质谱的发展现状,与会专家积极讨论,气氛热烈。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王成彬教授,山东大学检验医学创新技术研究院王传新教授分别以“质谱技术临床实验室应用”和“组学研究新技术在临床重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与思考”为题作主题报告。

tutu.jpg

专题研讨会环节分为检验医学新技术发展趋势、生命组学推动医学检验创新发展、蛋白质组学研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等四个主要议题。大会邀请到了基础研究到临床检验全链条涉及的科研机构、医院、检验机构、企业等多方代表性力量参与讨论。

“检验医学新技术发展趋势”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崔巍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郑磊教授,重庆大学医学院罗阳教授从多组学技术与检验、细胞外囊泡标志物挖掘及主动健康趋势下的检验医学发展等多角度、多层次展开论述,现场专家积极提问,互动频繁而热烈。

“生命组学推动医学检验创新发展”环节,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周宏伟教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周洲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曹正教授等医院专家,从临床医生和一线检验实际出发,围绕人体微生态与创新标志物、心血管病分子诊断和需求牵引下的临床质谱LDT应用,给自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蛋白质组组学研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部分,来自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的姜颖研究员、于晓波研究员分享了肝脏蛋白质组、蛋白质组芯片的最新进展以及在临床检验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蛋白质组学研究成果转化应用”部分,来自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公司宋乐乐博士,广州市基准医疗公司范建兵博士,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郑煜梓博士,菲鹏生物杨霄博士从企业运行、管线研发、临床推广与普及等角度,通过实际案例分享了他们在肝癌早筛与复发监测、肺癌与泌尿系统早筛早诊、临床实验室质谱技术的实际应用、人工智能与标志物发现等。与会专家就组学技术与研究成果如何更好与产业化相结合等开诚布公,就相关转化链条面临的难点、痛点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检验医学是临床各学科疾病诊治、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的支撑学科,目前70%的临床决策受益于检验结果。医学检验的质量和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医疗诊治能力。同时医学检验也是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应用的重要桥梁。

近年来,生命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医学检测模式和临床实践体系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契机。基于此,此次凤凰科学论坛聚焦生命组学与检验医学,是蛋白质组学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主动谋划,提前布局,积极对接临床需求和精准医学检测的有益尝试。希望能为临床医学检验事业提供新的视角、方法和工具,共同为中国人的健康、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凤凰科学论坛简介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秉承“不忘初心,追求卓越”的学术精神,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于2021年正式创办“凤凰科学论坛”,旨在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未来,围绕蛋白质科学研究面临的关键问题,促进“碳基”与“硅基”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启迪创新思维,促进科技进步。论坛侧重于探讨科学前沿,展望未来发展趋势,讨论最新突破性哦新进展、交流新的学术思想和新方法、分析新学科的生长点以及交叉学科的新问题。

图片2.gif

2023年5月17-18日,由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和医学蛋白质组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的凤凰科学论坛第二次学术会议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检验医学与生命组学协同发展”为主题,邀请到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贺福初院士、中国医科大学尚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卞修武院士、四川省人民医院杨正林院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方向研究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王成彬教授、山东大学检验医学创新技术研究院王传新教授、广州达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教授等来自全国40余家科研院校、临床机构、科技企业的专家代表,围绕生命组学前沿技术在精准检验医学中的重要作用、生命组学创新成果临床转化途径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讨论,力求为蛋白质组学与检验医学的融合创新发展开辟新路径,贡献新智慧。本届论坛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人类蛋白质组计划视频号、凤凰中心视频号等媒介面向全国直播,累计观看近万人。

“中国医学的发展并不平坦,90%以上的临床诊疗指南、90%以上的高端医疗装备、90%以上的体外诊断标志物和90%以上的原创靶标/药物都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要自立自强,中国人的健康应该更多的掌握在自己手上。蛋白质组学界希望能与检验医学界携手合作,精诚团结,逐步破解当前的发展难题。”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理事长贺福初院士开门见山,直击会议主题。

 

 

图片2.png
贺福初院士大会作开幕式发言及主旨报告

 

 

福初院士“蛋白质组学——下一代体外诊断新机遇”为题做开场主旨报告,向与会专家分享了他对第一代精准医学——基于基因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GPDM)、第二代精准医学——基于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PDPM)的的思考以及“慧眼”大设施LDT模式的畅想,得到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

尚红院士“临床检验蛋白标志物应用与研究进展”为题,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蛋白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以及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中心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临床评价网络,使与会者全面了解了我国目前的生物标志物临床评价体系。

卞修武院士“下一代诊断病理学”为题,从精准病理诊断需求与作用、前沿交叉技术与精准诊断、病理大数据与AI医疗服务等多方面入手,深刻剖析了下一代病理学的创新理论与技术体系。

杨正林院士聚焦视网膜疾病的致病机制、分子诊断与防治,系统介绍了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分子机理,并以此形成分子诊断体系,用于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方向研究员“临床质谱创新技术与发展”为题,详细阐释了我国临床质谱仪器的创新发展、痕量物质测量、离子源技术与单细胞应用和生物分子深度解析等内容,使听众全面了解了我国临床质谱的发展现状,与会专家积极讨论,气氛热烈。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王成彬教授,山东大学检验医学创新技术研究院王传新教授分别以“质谱技术临床实验室应用”和“组学研究新技术在临床重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与思考”为题作主题报告。

tutu.jpg

专题研讨会环节分为检验医学新技术发展趋势、生命组学推动医学检验创新发展、蛋白质组学研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等四个主要议题。大会邀请到了基础研究到临床检验全链条涉及的科研机构、医院、检验机构、企业等多方代表性力量参与讨论。

“检验医学新技术发展趋势”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崔巍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郑磊教授,重庆大学医学院罗阳教授从多组学技术与检验、细胞外囊泡标志物挖掘及主动健康趋势下的检验医学发展等多角度、多层次展开论述,现场专家积极提问,互动频繁而热烈。

“生命组学推动医学检验创新发展”环节,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周宏伟教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周洲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曹正教授等医院专家,从临床医生和一线检验实际出发,围绕人体微生态与创新标志物、心血管病分子诊断和需求牵引下的临床质谱LDT应用,给自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蛋白质组组学研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部分,来自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的姜颖研究员、于晓波研究员分享了肝脏蛋白质组、蛋白质组芯片的最新进展以及在临床检验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蛋白质组学研究成果转化应用”部分,来自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公司宋乐乐博士,广州市基准医疗公司范建兵博士,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郑煜梓博士,菲鹏生物杨霄博士从企业运行、管线研发、临床推广与普及等角度,通过实际案例分享了他们在肝癌早筛与复发监测、肺癌与泌尿系统早筛早诊、临床实验室质谱技术的实际应用、人工智能与标志物发现等。与会专家就组学技术与研究成果如何更好与产业化相结合等开诚布公,就相关转化链条面临的难点、痛点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检验医学是临床各学科疾病诊治、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的支撑学科,目前70%的临床决策受益于检验结果。医学检验的质量和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医疗诊治能力。同时医学检验也是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应用的重要桥梁。

近年来,生命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医学检测模式和临床实践体系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契机。基于此,此次凤凰科学论坛聚焦生命组学与检验医学,是蛋白质组学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主动谋划,提前布局,积极对接临床需求和精准医学检测的有益尝试。希望能为临床医学检验事业提供新的视角、方法和工具,共同为中国人的健康、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凤凰科学论坛简介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秉承“不忘初心,追求卓越”的学术精神,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于2021年正式创办“凤凰科学论坛”,旨在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未来,围绕蛋白质科学研究面临的关键问题,促进“碳基”与“硅基”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启迪创新思维,促进科技进步。论坛侧重于探讨科学前沿,展望未来发展趋势,讨论最新突破性哦新进展、交流新的学术思想和新方法、分析新学科的生长点以及交叉学科的新问题。